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0

类型中国文学大师与中国文学名著(3)[格式PDF](90页)

  • 上传人:百***
  • 文档编号:126179
  • 上传时间:2023-09-25
  • 格式:PDF
  • 页数:90
  • 大小:270.6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文学著作pdf
    资源描述:

    1、出版说明中国文学大师与中国文学名著不可抗拒的诱惑!在浩浩荡荡的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中国的灿烂文化造就了一大批中国的文学大师。这些文学大师在诗、词、小说、戏曲的创作中,为祖国的文学宝藏增添了许多咏吟千古的绝唱名著、名篇。许多作品被广泛介绍到世界,奠定了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也使得世界人民得以一窥东方文学瑰宝的真面目,享受东方文明的沐浴。为配合世界文学大师与世界文学名著的出版发行,应广大读者的强烈要求,我们组织了国内目前有影响的一批中青年作家、评论家、研究员编写了这套中国文学大师与中国文学名著,精选了中国文学名著中的 12 本精华,然后进行白话改写和缩写,并详介作者生卒年月和生平,文学名著的思想内容

    2、、艺术成就、在文墨学林中的地位,一举三得,三位一体,使人们在了解了大师之后,欣赏到大师的名著,并能在赏析部分中系统地把握名著的精髓,增加阅读的情趣。由于中国的文学大师们多生活在封建社会,且长期以来倍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加之历史的、环境的局限,使得大师们的名著有较大差异,思想性、艺术性不强的作品充斥在文学名著中,给我们甄选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经编委们再三审定,才选中了这 12 本名著。即使是这样慎选的名著,我们充分考虑读者对象后,在缩写过程中还是删掉了个别不妥之处,如笑笑生的金瓶梅,褚人获的隋唐演义等,把一些损害作品思想性、艺术性的某些章节剔除,但仍保持了原著的风貌,使广大读者开卷有益而绝无受

    3、害嫌疑。我们的宗旨只有一条:忠于艺术,忠于历史,实事求是,尽量完美。我们的原则也只有一条:不以编者好恶选择大师及大师的名著。赏析方面的著述,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偏颇和缺点在所难免。加之今日之学者,大多采用当今文学评论界最新观点和方法,争议和不成熟也是存在的,望读者匡正、赐教。在编写此书过程中,得到了国内文学艺术界、文学评论界、出版界、在京各大院校师长们的指导,并参照了一些师长们的著述和观点,在此深表敬意和谢忱。编 者1995.5 于北京大师与名著3 吴承恩1.1 吴承恩吴承恩(约 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他的曾祖、祖父,在浙江余姚、仁和(杭州

    4、)做过学官,“两世相继为学官,皆不显。”父亲是卖“彩缕文羯”(卖彩线和绉纱一类丝织品)的小商人。吴承恩少有文名,但中了一个秀才后屡试不中,二十六岁与叶氏结婚,约三十三岁时父亲去世,此后十余年,他的足迹似不出淮安,是否继承父业也做了小商人?无资料记载。到四十多岁才得个“岁贡生”,那不过是当时对乡试落第的老秀才的“安慰奖”,大约主要靠经营彩缕文羯和卖文鬻字来养家口。嘉靖二十九年(1550),已年过半百的吴承恩入京候选,在北京等了几年,才得了个浙江长兴县丞的卑微官职,干了大约只一年光景就结束了。后来他还当过一段时期荆王府的“纪善”的小官。他五十五岁时旅游到过金陵(南京),约六十七岁时到过杭州。老年无

    5、子,晚景凄凉,逝世年月可能在万历十年(1582)后。据目前已有的资料,吴承恩是西游记作者最有根据的人。他少负才名,“髫龄,即以文鸣于淮”,说明他的文学修养很好。他曾说“尝爱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辈所著传记,善模写物情,每欲作一书对之”,可见他在神怪小说方面有特别的爱好和创作欲望。他曾作二郎搜山图歌、禹鼎志等志怪作品,说明他有民间神话和传说的丰富知识与创作实践。天启淮安府志还记他“复善谐剧”,说明他的性格和西游记诙谐风趣的艺术风格相一致。而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等记载,也说明西游记只能出于像他这样才华卓著的大手笔。吴承恩还有一种“狗有三升糠分,马有三分龙性,况丈

    6、夫者”(送我入门来)的傲气和谐谑,有一种“喜笑悲歌气傲然”的乐天自得。西游记的游戏笔墨,又似乎于此也可以觅得作者某种因倔强孤傲而表现为玩世不恭的性格依据。他“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郎搜山图歌)的正气和抱负,又在西游记除妖利民的基本内容中得到阐发。生长于江淮商人家庭中的吴承恩,接受明后期新思潮并使之融于西游记创作之中,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总之,从多方面因素来看,小说西游记为吴承恩作,有着颇为充足的理由。但是,也有人提出:淮安府志只写吴承恩作西游记,没有说明此西游记乃小说西游记,吴承恩生前友好的著述中均未记及吴承恩写过这样一部重要的著作:小说西游记。吴承恩名下的西游记是否又会与邱处机的西

    7、游记一样,不是小说,而是同名的另一种书呢?因为清代有一藏书家曾把吴承恩西游记归之于地理志一类。因此,有人提出小说西游记的作者,还是一个谜。不过,在没有人能证实吴承恩的西游记是另一部什么书之前,就没有足够的证据能否定是吴承恩之作。总之,西游记与那些完全由作者个人创作的小说不同,西游记是古代民间大众创作和作家创作相结合的成果。这个集民间传说、文人改作之大成而再创作的大作家,据现有资料来看,是吴承恩。1.2 西游记美猴出世称王花果山相传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大地上逐渐有了草木、鱼虫、鸟兽和人类。不知道又过了几千百万年,在海外东胜神洲的地方有个傲来小国,海中有一座名山,叫花果山。满山青松翠柏、奇花异果、清

    8、泉瀑布,云雾缥缈,真是一座仙山胜境。在那峭壁悬崖山顶上,耸立着一块仙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两丈四尺方圆。这块仙石,千万年来,感受了日月的精华,慢慢有了灵气。忽然有一天,震天动地一声巨响,仙石迸裂,从里面迸出一个圆球形的石卵。这石卵晶莹洁白,经清风一吹,就地滚了三个滚儿,变成了一个石猴。那石猴伸伸四肢,立即就能行走跳跃。他眨眨眼睛,眼里闪出两道金光,直射天宫。坐在天宫灵霄宝殿的玉皇大帝,被这两道金光所惊动,急忙传旨,命千里眼、顺风耳两员大将出南天门察看下界出了什么事。千里眼、顺风耳急忙出了南天门,朝下界细听详看明白,回到灵霄宝殿向玉帝禀报说:“臣已经查明,那两道金光,原来是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上

    9、才生出的一个小石猴两眼的光芒!”玉帝听说是一个小小石猴,也就不在意了。再说那石猴一生下来就不同寻常,行走十分敏捷,心机格外灵巧。他饥了就吃山花野果;渴了就喝山泉水。每天和狼虫做伴,虎豹为群。白天自由自在地攀岩上树、登峰钻洞玩耍,到了夜晚和群猴一齐宿在石崖下。这一天,阳光骄艳、天气炎热,那石猴便和群猴在松荫下面乘凉;跳进绿水涧里洗澡。玩了一会儿,他们想看看这一湾绿水的源头在哪儿。群猴便顺溪流往上爬去,忽然眼前出现一股瀑布飞泉。那瀑布从绝壁上直泻下来,溅起一片水雾浪花。只见:一派白虹起,千尺雪浪飞,好像一幅巨大的珠帘从崖上悬挂下来,十分壮观。众猴拍手称赞:“好水!好水!”正在这时,有一个老猴手指瀑

    10、布说:“哪一个有本事的,能钻进去,不伤身体,我们就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群猴都不敢应声。忽见草丛里跳出那个石猴,叫道:“我进去!我进去!”随即紧闭双眼纵身跳进瀑布中。石猴睁眼一看,原来里边并没有水波,只见一架铁板桥横在前面,是那桥下的流水冲过石窍倒挂下来遮住了洞门。石猴蹑手蹑脚走过铁板桥,见一个山洞,洞外翠竹生绿,杜鹃映红,洞口镌刻着十个大字:“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洞中宽阔,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真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安身歇息的地方。石猴喜得又跳又叫,急忙转身跳出水帘外,把里面的情景对大家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众猴听了,个个欢喜,急不可耐地说:“快领我们进去看看。”在石猴的带

    11、领下,猴儿们胆大的都跳过瀑布,钻进石洞;胆小的,伸头缩颈、抓耳挠腮,最后在石猴的帮助下,也都进去了。众猴们进了水帘洞,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直累得精疲力尽。这时候,石猴端坐在石床上,高声说:“大家静一静,听我有话说!你们刚才说有本事进得来,不伤身体的,就拜他为王。今天我为大家寻了这个安眠稳睡的好地方,怎么还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一个个拜伏在地,齐呼:“千岁大王!”打这儿起,群猴有了猴王,石猴就避开了“石”字,号称“美猴王”。他分派了大小头领,天天带领一群猿猴、猕猴、马猴等,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逍遥自在,好不欢乐。群猴在花果山水帘洞生殖繁衍,猴群越来越大。就这样,不知不

    12、觉过了好几百年。有一天,美猴王和群猴正在欢宴的时候,忽然闷闷不乐,流下了眼泪。众猴慌忙问:“大王为什么事烦恼?”猴王说:“俗话说,没有远虑,必有近忧。我们整天光知道吃喝玩乐,没有一点儿本领,万一有异类和妖魔来侵扰,都要变成人家的奴仆。所以我想学些本领,干些大事。”一个通臂猿猴高叫道:“大王要学本领,可以去拜佛祖、神仙为师。不光能学会武艺,还能长生不老。”猴王问:“那些佛祖、神仙在哪里?”通臂猿猴说:“在大千世界古洞仙山之中。”猴王听了,满心欢喜,说:“我明天就离开你们下山,云游天涯,访仙学道。”第二天,众猴都忙着采仙桃,摘异果,砍树伐竹,编好了渡海的筏子。猴王吃过饯行宴,独自登筏离开了花果山,

    13、去寻访仙师。美猴王登上木筏,拿一竿竹篙撑筏。正赶上连日东南风,筏子顺风漂行,很快将他送到西北岸边。一天,来到南赡部洲地界,见海边有人捕鱼、打雁。他撑筏靠岸,跳上海滩,呲牙瞪眼,做了个鬼脸,吓得那些人丢筐弃网,四散奔逃。有个人跑得慢,猴王抓住他,脱下他的衣裳,穿在自己身上,打扮成人的模样,摇摇摆摆来到镇上。从此他就仿人动作,学人说话,穿州过县,四处奔走,寻访仙师。不觉过了八九年,总也找不到佛祖、神仙。美猴王并不灰心,后来他又来到西牛贺洲地界,不辞劳苦地登名山、寻古洞,一心要找到仙师。这天来到一座高山,只见群峰直刺青天,清泉倾泻涧底,老树古藤、百鸟飞鸣,真是个修仙学道的好地方。猴王正想寻人问路,忽

    14、听树林深处有人唱歌,歌声中有“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猴王拍手说:“啊呀,原来神仙藏在这里!”他急忙拨开树丛一看,唱歌的是个砍柴的樵夫,急忙行礼,叫道:“老神仙,弟子有礼!”老樵夫也还礼说:“我不是什么神仙。”猴王说:“你刚才不是唱道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吗?”老樵夫说:“不瞒你说,因为我和一位神仙做邻居,所以懂得一点儿修行小事。”猴王求他指引神仙的住处。老樵夫指着白云深处说:“这座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洞中有一个神仙,叫须菩提祖师,神通广大。他的徒弟不计其数,至今还有三四十人跟他修行。你顺这条羊肠小道往正南走七八里,就是神仙的住处

    15、了。”猴王谢过老樵夫,出深林,过山坡,果然看到一座洞府,洞口石崖上镌刻着十个大字:“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猴王推了推,洞门紧闭;侧耳听了听,悄无人声。猴王不敢贸然敲门,便跳上松枝梢头,摘松籽儿充饥。忽然听见“吱扭”一声响,洞门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个仙童。他头上梳着双髻,身上穿着宽袍,高声喝问:“什么人在这里骚扰?”猴王扑地跳下树来,上前施礼说:“我是个访仙学道的弟子,不敢骚扰。”仙童笑道:“我家师父正在登坛讲道,忽然叫我出来开门,说有个修行的来了,想必就是你了,快跟我进来。”猴王不敢大声讲话,急忙整整衣裳,随童子进入洞府。只见那菩提祖师,道骨仙风,五绺长须垂在胸前,端端正正坐在瑶台上,两边有

    16、三十多个小仙侍立台下。美猴王急忙跪下,咕咚、咕咚猛叩起头来,嘴里连声说:“师父!师父!弟子诚心朝拜,前来学艺,恳求师父收留!”祖师问他:“你是哪里的人氏?说明白了,再拜也不迟。”猴王说:“弟子是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人氏,漂洋过海十几个年头,才寻访到这儿。”祖师又问:“你姓什么名叫什么?”猴王说:“我无姓无名,也无父母。”祖师笑了,说:“既没有父母,莫非你是土里生的,树上结的?”猴王说:“我虽然不是土里生,树上结,却是石头蛋蛋里蹦出来的。”祖师一听他是个天地生成的石猴,就有三分喜爱,说:“好,我收下你,但要有个姓名才好呼唤。你先走几步我看看。”猴王跳起来,拐呀拐呀地走了几步。祖师笑道:“你走相虽然不雅,但轻灵敏捷,像个猢狲,狲字去掉兽旁,是个孙字,你就姓孙吧。你在弟子中排行悟字,就叫孙悟空好不好?”猴王连声应承:“好!好!好!俺从此有了姓名了。”孙悟空当了菩提祖师的徒弟,遂了十来年的心愿,他每天和众师兄学语言礼貌,讲经论道。他十分勤快,每天按时扫地锄园,养花修树,担水劈柴,博得了师兄们和祖师的称赞。光阴荏苒,转眼过了六七年。一天,祖师登坛,开讲大道。当祖师讲到玄妙的地方,只见天花纷落,地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荟百科知识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国文学大师与中国文学名著(3)[格式PDF](90页)
    链接地址:https://www.huibaike.com/12617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0-2023 荟百科知识文档 |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ICP备2023012140号-1

    免责声明:本站资源由用户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展示服务,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网站有监管的责任,但不对所涉及的版权问题负法律责任,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我们删除。

    专利商标号:71631114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