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乘無量壽經(第一一八集)2001/5/6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檔名:02-34-118請掀開經本,科會第三十面第一行:【所發誓願。圓滿成就。如實安住。具足莊嚴。威德廣大。清淨佛土。】前面一句上一次跟諸位報告過了,接著這是第四小科如實嚴淨。因為法藏菩薩所發的四十八願,四十八願並不是四十八條,而是究竟圓滿的大願。前幾天我在香港,有同修提出來說:日本的本願念佛法門跟我們淨土宗所說的四十八願有什麼差別?其實日本的淨宗是從隋唐時候傳到日本,傳去的時候沒有錯誤;多半都是善導大師的學生,所以在今天我們在日本許多地方都看到善導大師的造像,還有許多寺廟的名稱用大師的名號,善導寺。由此可知,日本人,特別是日本的淨宗,
2、對於善導大師有一分非常深厚的感情,這是值得我們讚歎的。本願法門原本不錯,跟無量壽經講的無二無別,只是在四十八願裡面特別強調第十八願。但是我們曉得,阿彌陀佛所說的四十八願每一願決定具足其他四十七願,這一願才叫圓滿。如果單獨一願,不具足其他的願,這一願不能成立。這個道理我們過去講無量壽經講過多遍,都提出來。這一次四十八願我們講得特別的詳細,好像有VCD單獨流通。從前日本這些大德們他們懂得,但是近代有一些大德他們誤會,以為只依第十八願就可以了。我們可以告訴他,肯定不能往生。什麼緣故?無量壽經三輩往生裡面說得很好,上輩、中輩、下輩,都是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必須具備的條件,發菩提心
3、,一向專念。如果只依第十八願,他只有一向專念,沒有發菩提心,所以我說肯定不能往生。發菩提心在哪一願?在第十九願,這我們都念得很熟。實際上講,其他四十七願都是屬於發菩提心,少一願你的菩提心就不圓滿,大家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所以,這其中不能誤會、不能僥倖;學佛、念佛求生淨土,哪有僥倖心能夠往生的?這是我們一定要懂得,要搞清楚、要搞明白。這個地方誓願成就,這一句是總結,所發誓願,圓滿成就。四十八願,願願都包含其他四十七願,而實際上是包含諸佛菩薩圓滿的大願,因此四十八不侷限於四十八,我們一定要明白這一個事實真相。圓滿成就之後,如實安住,具足莊嚴,威德廣大,清淨佛土,這四句是說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清淨
4、莊嚴在這四句裡面都顯示出來了。這四句裡頭最重要的一句就是如實安住。實是真實,也就是實相、真如與法身,如實安住:如實安住這個真實之際。佛在這一部經上給我們講了三個真實,真實之際就是禪宗裡面講的明心見性,真實之際就是真如本性,也就是般若經上常講的諸法實相。諸法實相是所有大乘經的性體;也就是說,一切諸佛菩薩所說一切大乘經論都是依據諸法實相而說的。如實就是如如。我們要問:諸法實相是什麼?我們用現代的話來說,這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這一句話大家聽了能理解,但是總是模模糊糊,似懂非懂,這是正確的。什麼原因?因為我們自己沒有證得諸法實相。如果證得了,你聽起來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證得,沒有契入佛的境界,聽
5、起來似懂非懂就算是不錯了,總算是有善根、有福德,你才會有這麼一個印象。如果要略微多介紹一點,說實在話,虛空法界、真如本性是一體,一個相。說一個相,我們凡夫不懂;學過一些經教的人,說一個性勉強還可以同意,說一個相就很難認可。什麼原因?擺在我們面前森羅萬象,確實不一樣,怎麼能說一個相?但是說真實話,確確實實是一個相。一個什麼相?虛妄相。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又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那是什麼相?如夢如幻之相,決定不是真實的,這就是事實真相。你要是認識這個事實真相,這個相就是實相。這些話諸位要細細去聽,細心去體會,你就能聽懂。所以,這個相是一不是二。根身,我們自己身體,國土,我們今
6、天講太空當中無量無邊的星球,一切眾生所依靠的、所住的,再包括一切眾生,也是不二。這些事情我只能夠簡單在此地點到為止,要細說,二十個鐘點也講不完。如實安住,怎麼個安住法?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如如不動,這一點我們可以學。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要學佛菩薩的如實安住,我們這樣才能夠契入佛菩薩的境界,一般人講修行證果;契入境界就是證果,過佛菩薩的生活,你就作佛、作菩薩了,這才是學佛真實的受用。如果不到這個境界,我們學佛沒有得到真正的利益,佛法真正的受用我們沒有享受到。我們得問:怎麼樣才是如如不動?我們在平常講經的時候也說過許多遍,根塵相接觸的時候,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境界清清楚楚、
7、明明白白,這是覺。可是這個心要如如不動;換句話說,於境界裡面我們去學,學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外面境界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個事情好像很難,怎麼可能做得到?如果你說難,我不否認,是難;如果你說做不到,我不承認,我覺得可以做得到。有一種東西做到了,現代人天天都離不開的,跟諸位說,鏡子做到了。鏡子代表六根裡頭的一根,眼根,釋迦牟尼佛講楞嚴經時候,六根舉一個例子,舉眼根做例子,十番顯見,那個經文就很長了。我們想想這一面鏡子,它外面照得清清楚楚,它確實沒有起心動念,它沒有分別執著,它不是不清楚。我們如何把眼睛變成鏡子,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叫照,般若心經裡面照見。凡夫麻煩在哪裡?第一個見,
8、確確實實是照見,跟一切諸佛如來無二無別;非常可惜,第二個念頭就不是照見,第二個念頭就落在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所以古大德講,如果能保住初心,成佛有餘。什麼叫初心?第一念。你永遠保住第一念,不落第二念,真的你就成佛了。這在大乘教裡面叫做正觀,觀照、照住、照見,我們要懂得這個,這是真正見到了,你見到宇宙人生真相;你要用聽,用耳聽,你就聽到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才發現所有一切相狀,不但性相同,相亦不例外。相是識變的,識叫妄識,它是真心所起的作用,所以沒有一個形相不是實相。諸位看看宗門裡面的語錄,你就明白了。宗門那些祖師大德測驗初學,那些機鋒話你就能聽得懂了。你不契入這個境界,他們講那些話,你聽不懂。這樣的
9、安住,這是正住,這是真住,住諸佛如來之所住。我們要問:極樂世界在哪裡?當下便是。極樂世界裡面具足莊嚴,威德廣大,清淨佛土,你在現前就見到了。我們今天見不到極樂世界,見不到清淨佛土,是什麼原因?我們起心動念妄想分別執著把清淨佛土變化了,變成我們現前這個危脆的穢土,是這麼回事情,我們不能不知道。現在的問題是怎樣恢復,把這個穢土恢復成淨土?淨土是永恆的,淨土是不變的,穢土是剎那生滅、無常的,淨土是真常的,真常跟無常揉合在一起,我們沒有辦法辨別。我講這些話可能是深了一些,確實我沒有法子把它講得更淺了,希望諸位縱然不能完全明瞭,你了解有這麼一個說法,這個說法是諸佛菩薩所講的真實語、真實的相狀。往生論裡頭
10、講到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也是說這一樁事情。我們講安住,實在講也是安住在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這一句裡頭最重要的是無為,如果你有為,法身就見不到。有為,在我們凡夫你所見到的這個身叫業報身,所以很苦。如果你有智慧,你有能力安住在無為,我們這個業報身就變成了無為法身。諸位要知道,大經裡面常講法身、報身、應化身,一體三身。從哪裡見到?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那是一體三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不會分開的。我們凡夫沒有法子覺察到,但是在他的境界裡面是圓融的、是無礙的,就像華嚴經上所說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如果應化身不是報身,那就有礙;應化身不是法身,那也有礙。理事有礙,事事有礙,怎麼可以說是無
11、障礙的法界?我們從這裡面去體會,最重要的,怎麼樣才能夠跟無為法相應。真正相應之後,不落有為也不落無為。為什麼?壇經上說的話很有趣味:有為、無為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諸佛菩薩不落有為不落無為,這叫真正是佛法了。有為跟無為不二,這裡面無論是理、無論是事,趣味無窮。我們細細去品嘗,當然最重要的是要能契入。你契入一分,你就能夠得一分法味;契入兩分,你就能得兩分法味。如何契入?總的來說,要離妄想分別執著。怎麼個離法?就是剛才所說的,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自自然然就契入了。我們今天最大的麻煩在哪裡?六根接觸外面境界,他非起心、執著不可,這個事情麻煩了,肯定會起心
12、、會動念,會分別執著。所以我們修行修什麼?你應該知道了,就是在境界裡面去學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就如實安住。清淨國土,這個國土清淨了,心淨則佛土淨。就是因為我們的心亂了,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亂了,所以把清淨國土也給攪亂了,我們見不到佛國土,見不到極樂世界清淨的聖眾;不是他們不願意跟我們見面,是我們自己造成障礙。說老實話,他能見到我們,我們見不到他,這是事實真相。所以經上講,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我們修學,清淨心比什麼都重要!許多老同修都知道,佛法到最後,真正證到明心見性只有三門。沒有見性之前法門多,無量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到快要見性的時候,只有三門:覺、正、淨。在中國大乘宗派很多,選擇的法
13、門不相同。禪宗、性宗走的是覺門,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教下,像天台、賢首、法相,這些是從正門入,正知正見,法華經上講的入佛知見,它從這裡入;我們淨土宗跟密宗都是從淨門入,就是從清淨心入。因此,你對於法門辨別是不是我自己的根性,不難!你可以試驗試驗,在淨宗道場念一天佛、念七天佛,你的心是不是回歸到清淨?純淨做不到,是不是比沒有進念佛堂念佛時候要清淨一些?從這個地方就能看到自己的功夫,能看出自己的根性。密宗也是修清淨心,兩個可以做個比較。我學佛的時候,就曾經做過比較。我的老師是密宗的大德,他沒有教我念阿彌陀佛,他教我念六字大明咒,六字大明咒是修清淨心的。不僅是六字大明咒,六字大明咒是觀世音菩薩的,
14、所有的咒語無不是修清淨心的。我向老師請教:這個咒是什麼意思?不是說這個咒沒意思,你念就好了,固然那也是一個辦法,沒有意思、沒有講法,讓你用這一句咒語,把你的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打掉,這是密宗修行的方法。其實淨土宗用一句阿彌陀佛,這一句阿彌陀佛的用意也是把自己妄想分別執著打掉。我們眼見色、耳聞聲,才起心動念,趕快阿彌陀佛,把那個念頭打掉。佛號要這樣念才有用處,這樣念才有功夫。絕對不是說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那你就完全錯了。念咒亦復如是。但是對我們這樣的知識分子,知識分子並不是很好聽的名詞,如果我們不曉得這個意思,說:老師教我念,念這個有什麼意思?有什麼好處?我們就不肯念了,於是老師把這個咒語的大意
15、給我們說明,說明之後,我們對於這一句咒語就非常喜歡。六字大明咒,我老師是藏傳的喇嘛,章嘉大師,這個藏文的發音是唵嘛呢叭咪吽。唵這個字是什麼意思?身。什麼身?法身、報身、應化身一體。所以這個字,佛經許許多多咒語就是這一個字,一個字把整個宇宙人生,我們講虛空法界國土眾生,這一個字統統包括了,圓圓滿滿,它的含義無量無邊。嘛呢是蓮花,顯教經典裡面也常常讀到,這是梵語音譯的,嘛呢是蓮花。叭咪是保持,吽是意。身、蓮花、保持、意,這是藏語裡面的倒裝句。用中國話重新排列一下,我們中國人一定是這樣說法:保持身意像蓮花一樣;蓮花出污泥而不染,所以六字大明咒是這個意思。念這一句咒語,一定要想到我們自己身心清淨無染,沒有染污。這個意思非常之好,老師傳給我,我很喜歡,那時候我也常念。以後跟李炳南老居士,他勸我專修淨宗,所以才改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那個意思也一樣。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都是梵語音譯的,跟咒語沒有兩樣,完全是音譯的。南無是皈依的意思、皈命的意思、恭敬的意思,它含這麼多意思在裡頭,也有禮敬的意思。所以我們見面跟人家合掌,南無是恭敬,最恭敬的禮節。阿彌陀佛這是西方教主的德號,實際上是我們真如自性的名號。阿翻成中國意思是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翻作智。這個名號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