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类型净空法師系列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六十五集)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docx

  • 上传人:逍***
  • 文档编号:410797
  • 上传时间:2025-03-24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2.47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净空法師系列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六十五集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净空 系列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六 十五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资源描述:

    1、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六十五集)1984/12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檔名:01-03-065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八十八頁:玄義【八、的指即有念心得入無念者。】這是講這部經的第八個因緣。佛法最高的境界是無念,無念就是佛經上常常講的正念。無念是無什麼念?無邪念,無邪念就叫做正念。邪與正界限在哪裡?這是我們一定要搞清楚的。六祖給我們說得好,本來無一物,本來無一物就是無念。可見得只要起了一念,這一念就是無明。富樓那尊者在楞嚴會上向釋迦牟尼佛提出一個問題:無明從哪裡來的?無明是怎麼來的?這是個大問題。佛只講了四個字,就把這個問題解釋得清清楚楚。佛講:知見立知,是無明本,無明的根本。無明就是從知見立知上

    2、來的。知見就是法華經上講的佛之知見。我們每個人都是佛,華嚴、圓覺上,佛講得很清楚,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既然本來成佛,哪一個人的知見不是佛知佛見?在知見裡頭再建立知見,這就是無明,無明就是這個因素起來的。這個意思不太容易會過來,我們舉一個例子。我手上這一搖,諸位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就是佛之知見。你要是一分別,法師手上拿書籤在那裡搖,這就叫知見立知,這就是無明本。可見得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的時候,看得清楚、聽得清楚、嘗得清楚,樣樣都清楚,這裡面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不起心、不動念,這個時候是佛知佛見,跟如來的知見沒有兩樣。凡夫都是自作聰明,偏偏在這些名相上加了好多名詞,老子都懂得名可名,非常

    3、名,那個名是假的,現在人把假名當作真的,把真的事實真相忘掉了,這就叫無明。有無明,就生無量無邊的煩惱。佛與眾生不一樣的地方,佛沒有無明,凡夫有無明。如何把我們的無明去掉?無明沒有了,我們就成佛了。無明完全沒有了,那就是佛;破掉幾分,還沒有破得乾淨,這叫菩薩。佛菩薩與凡夫差別就是在這個地方。我們起無明,不是現在才起來的,不是這一生才起來的,多生多劫就被無明蓋覆了真性,所以六道輪迴生死死生永遠不能出離。現在講無明,我們反而容易懂,講到無念、講到本性,我們反而不懂。學佛就是要恢復本性,就是要恢復到無念,八萬四千法門沒有一個法門是例外的,全是修的這個。今天我們用念佛的方法,念佛是有念心,我們有念佛的這

    4、個心,就用這個方法,有念的心證入無念的真性,無念就是真如本性。第八因緣要討論這樁事情。你明白這個道理,你才曉得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議。禪宗參禪可以明心見性,密宗持咒可以即身成佛;無念就是明心見性,無念就是即身成佛。我們現在不要參究,也不要持咒,就明心見性,就即身成佛,用什麼方法?就是用有念心。我們再看底下大師給我們的開示:玄義【心本無念。】這個心就是真心,真心本來無念,就是六祖所說的本來無一物。只要你有念,都叫妄念。為什麼都叫妄念?因為真心裡頭沒有念,所以有念都是妄!再跟各位說,有念就有煩惱,有念就有障礙。華嚴經裡面講的:事無礙、理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他為什麼一切都沒有障礙?因為他無念;無念

    5、,他的真性完全顯露。所以,真心之中本來沒有妄念。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裡面說得很清楚,本覺本有,不覺本無。本覺就是無念,無念才覺;有念就不覺,不覺就是無明。實際上,馬鳴菩薩這兩句話的意思和楞嚴經上佛所說的知見立知是一樣的意思,兩種說法一樁事情。這樣說起來,我們起心動念來念阿彌陀佛,是不是也是個妄念?我們真如本性裡面絕對沒有一個阿彌陀佛,如果有個阿彌陀佛,六祖那個話就講不通,本來無一物,誰說無一物?有一個阿彌陀佛。所以要曉得,真如本性裡頭阿彌陀佛也沒有。玄義【念起即乖。】乖就是違背,違背了真性,也就是說你真性上起了無明,只要有念就起了無明。玄義【而眾生無始以來,妄想慣習,未易卒遣。】無始劫以來,你

    6、就迷了,你就起了妄念,生生世世你沒有辦法恢復。妄念成了一種習慣,你想不打妄念都不行,而且妄念一天到晚從來不中斷,連睡覺都不老實,還要作夢。作夢就是起妄念,不起妄念就不作夢。所以,妄念很不容易把它打掉,遣就是遣掉。玄義【今教念佛。】教就是教給你,教給你念佛這個方法。這是什麼方法?玄義【是乃以毒攻毒。】。用這麼一個方法。玄義【用兵止兵。】這是一個比喻,妄念能夠傷害我們的法身,能夠傷害我們的慧命,這就是毒。我們自己要曉得,一天到晚有這麼多的妄想、這麼多的妄念在,自己曉得這是病,病得很重!念佛就是用一念止一切妄念,這叫以毒攻毒。我們這一句阿彌陀佛也是毒、也是個妄念!如果一天到晚這個妄念只起一個,不錯!

    7、不至於起很多的妄念,所以把所有的妄念都打掉,只留這個妄念,以一念止一切妄念,念佛的理論就是如此。如果不用這個方法,你們想想還有什麼好的方法能把妄念斷掉?方法是有,所謂八萬四千法門,可以有八萬四千種,有無量無邊種。但是無量無邊種的方法裡面,講到最有效果、最容易斷妄念的,無過於念佛。念佛,你要會念;止不了妄念,那就是不會念。會念的人,佛號能把妄念止住;只要你能把妄念止住,你的功夫就得力,往生就有把握。佛號止不住妄念,縱然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古人所謂喊破喉嚨也枉然,你還是六道生死輪迴。這是我們真正修念佛法門,真正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不可以不知道。怎麼才叫會念?不管什麼念頭,善念也好、妄念也好,念頭一

    8、起,馬上換成佛號,就用佛號代替了。換句話說,不起念則已,起念就是阿彌陀佛,這叫做會念。不會念的,早晚課誦念幾聲阿彌陀佛,除這個之外是盡打妄想,搞一些是非人我,這個不行!這就叫做功夫不得力。念佛的時候打妄想,聽經的時候也打妄想,這樣修行,搞一輩子都沒有辦法脫離六道輪迴,這是實實在在的事情。這個道場每一位同修,你學佛絕對不是從今天開始,絕對不是從這一生開始,你要是這一生才聞佛法,你在此地這一個半鐘點你坐不住!你能夠在此地聽彌陀經,正如同金剛經上所說的,你過去生中絕對不止三四五佛而種善根,你過去生中親近佛菩薩聞法修行已經是多生多劫,所以你才有這個因緣遇到這部經典。你在此地坐下來聽,聽得心裡面生歡喜心

    9、,不是容易事情。既然生生世世都是聞法聽經修行,為什麼沒有成就?就是你那個功夫沒有辦法把煩惱壓住。如果過去生中你念佛的功夫果然把煩惱壓住,你早就到西方世界作佛去了,你不會再到此地來。這是過去生中我們疏忽了,我們用功不得法,一句佛號沒能念得好。現在又遇到,遇到要覺悟,一定要把這句佛號念好。有念心就是一句阿彌陀佛,憶佛念佛,我心裡想佛,我口裡念佛。無念就是無一切雜念,無一切妄念,這樣就成功了,最低限度你會往生凡聖同居土,就是功夫成片,這就是無雜念了。佛號確實能把這些妄想雜念壓住、伏住,當然功夫更好的,妄念就沒有了,斷了。妄想沒有了、斷掉了,這就叫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禪家裡面講的禪定,密宗裡面講的相

    10、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不止凡聖同居土,地位就高了,生方便有餘土。這些都在於我們自己平素用功。一定要曉得理論,要懂得方法。這個方法就是用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跟華嚴經講的一樣的事事無礙,就是叫你在生活裡面不要把這一句阿彌陀佛給忘掉了。有些人問:我念阿彌陀佛,在洗手間可不可以念?在浴室可不可以念?睡覺的時候可不可以念?有些人說:這些地方不能念。不能念,不就斷掉?不就有妨礙?諸位要曉得,佛號決定不中斷,中斷了你就會打妄想。像這些地方,我們常講恭敬心,恭敬心是我心念,口不出聲,默念。印光大師文鈔裡面說,在特殊情況要大聲念,人有病苦的時候,尤其婦女在生產的時候,要大聲念、高聲念。他說:大聲

    11、念、高聲念,不但生產沒有痛苦,而且速度還很快,母子都平安。這講得很有道理,佛法很通人情的。有些人不懂,這裡也不行,那裡也不能,不能就打妄想,打妄想就造罪業。佛大慈大悲,怎麼會叫你多造罪業?沒有這個道理的。所以要知道,這句佛號能保持愈長愈好,一天二十四小時不要叫它中斷了。睡眠睡熟了,忘掉了,那就沒辦法,一醒過來,馬上繼續念。玄義【病愈寇平,則捨病體更無自身,即寇盜原吾赤子。】病愈寇平,比喻妄想沒了,你用這個方法用熟了,妄念自自然然沒有了。當妄想沒有的時候,你才恍然大悟,原來妄就是真!怎麼妄是真呢?妄想還是真性起用,真性在作用,只是真性迷的時候作用。諸佛菩薩為我們講經說法,我們要問問他,他有沒有起

    12、念?他要沒有起念頭,他怎麼能給我們說這麼多道理出來?說出這麼多方法出來?他有沒有起念?給諸位說,他沒起念。沒有起念,為什麼能說得出這麼多法來?你們自己想一想,你從早到晚說話的時候,是不是心裡先想一想,我這個話應該怎麼說法,要起個草稿,有沒有?哪一個人說話的時候,一開口預先起個草稿,我第一句怎麼說法,第二個字用什麼?有沒有?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說話都不要打草稿!佛說話沒有起念。沒有起念,他怎麼說得出來?實在講,佛是無法可說。不僅是無有定法可說,佛是實實在在無法可說。他怎麼說出來呢?看到眾生迷了,他就說個覺。覺是對治迷的,迷是病,覺是藥。你貪,佛就說個無貪,你瞋恚,佛就說個無瞋。佛所說的一切法,都是

    13、因為眾生的煩惱習氣無明,全跟你講相對的、相反的,拿這個來對治你的無明煩惱習氣而已。佛自己本身什麼都沒有,因此佛這個說法是因眾生而說的,離開了眾生,佛心清淨,一句法也沒有;眾生病要是好了,佛也一句法沒有。所以佛的心裡沒有法,一法不立。佛也未曾說過一句法,這是佛在金剛經上說得很清楚的。這就好比一個大夫一樣,一個大夫心裡頭沒有藥方,如果他心裡頭有個藥方,一定要害死許許多多人,為什麼?他自己心裡頭有個藥方,不管別人害什麼病,你要是吃這個藥吃好了,那你很幸運,你是照他藥方害病的;你要是吃死了,換句話說,你沒照他藥方害病,那他不負這個責任。大夫心裡頭沒有藥方,給你診斷的時候看看你有哪些毛病,給你開哪幾付藥

    14、,斟酌這個分量,人人不一樣的。佛給我們說法就是給我們治病!所以佛在世的時候,只要有人見到佛了,把你的痛苦、把你的煩惱、把你的迷惑向佛一說,佛馬上給你一開示,你恍然大悟,就開悟了、就證果了。你看經上常常有這個事情。我們現在很不幸,佛不在世了。佛不在世,我們想學佛非常非常困難,好像我們一身的病,沒有大夫。大夫雖然不在,他從前給別人開的方子一大堆,就是三藏十二部經典。我們現在拿這個方子來治我們的病,你想想哪一付方子對我們的症?所以,依照什麼樣的經典修行都不能成就,原因就是那些方子不是為我開的,佛當年為別人開的。我今天跟他害的病不一樣,輕重也不相等,人家過去吃藥吃一錢病就好了,我們現在吃一斤也吃不好,

    15、為什麼?太重了。這些道理都要懂得,你自己才不會迷信。但是佛也非常慈悲,知道他將來不住世的時候,有像法時期,還有末法時期,這些眾生非常可憐,煩惱習氣很重很重,特別留一個藥方給後世人,給末法時期的人,這個藥方就是阿彌陀經,就是念佛法門。很可惜,末法時期這些學佛的眾生偏偏輕視這個法門,沒瞧得起它,不肯用它,這不怪佛不慈悲,怪自己愚痴不肯聽話。佛普遍為一切未來的大眾授記,正法時期,戒律成就,依照戒律修行,可以證羅漢果;像法時期,禪定成就,依照戒律修行不能證果;末法時期,淨土成就,就是念佛求生淨土,換句話說,禪也不能成就了。末法時期參禪的人可以得禪定,不能見性。得禪定,將來最高的功夫也不過生四禪天而已,不能超越三界,不能了脫生死!這些話我們仔細想一想完全正確,一點都沒錯。念佛成就,念佛是不是明心見性?沒有。沒有,怎麼能算成就?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在我們娑婆世界,他出去了,像我們現在講的移民出去了,什麼身分?還是人的身分,並沒有證阿羅漢,也沒有證辟支佛,也不是菩薩,人的身分!人天的身分,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還是個人。經上講得很清楚,西方世界沒有三惡道,當然有人天兩道。所以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還是人,如果比人高一級就是天,人天的身分從娑婆世界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這麼回事情,這個方法實在太巧妙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荟百科知识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净空法師系列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六十五集)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huibaike.com/41079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0-2023 荟百科知识文档 |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ICP备2023012140号-1

    免责声明:本站资源由用户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展示服务,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网站有监管的责任,但不对所涉及的版权问题负法律责任,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我们删除。

    专利商标号:71631114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