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6

类型(国术荟)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外诊法.docx(86页)

  • 上传人:逍***
  • 文档编号:408439
  • 上传时间:2025-02-17
  • 格式:DOCX
  • 页数:86
  • 大小:107.12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古今 图书 集成 医部外诊法
    资源描述:

    1、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八十九外诊法 【 望】 黄帝素问五脏生成篇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 【 注心主血脉,故合于脉。经云:脉出于气口,色见于明堂。心之华在面,故其荣在色。五脏合五行,各有相生相制,制则生化。心主火而受制于肾水,是肾乃心脏生化之主,故其主肾也。】 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 【 注肺主气,气主表,故合于皮。伤寒论曰:寸口脉缓而迟,缓则阳气长。其声商,毛发长。毛附于皮,气长则毛荣。】 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 【 注髓生肝,肝生筋,故所合在筋。爪乃筋之余,故其荣在爪。】 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 【 注脾主中央土,乃仓禀之官。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

    2、故合肉。脾开窍于口,故荣在唇。】 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 【 注肾藏精而主髓,故所合在骨。发乃精血之余,故其荣在发。五运行论曰: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心生血,血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此天一生水而五脏之相生也。】 五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炲者死,赤如衃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 【 注五味藏于肠胃,以养五脏之气。五脏内藏五神五气,外见五色。五脏之气受伤,则见五行之败。色兹草者,死草之色青而带白也;枳实者,黄带青色也;炲,烟尘也,黑而带黄;衃者,败恶凝聚之血,色赤黑也;枯骨者,死白而干枯

    3、也。五色干枯而兼有所胜之色,故死。】 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 【 注五色正而华彩光润,故生。】 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绀,生于脾如以缟裹栝楼实,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 【 注缟,素白也。朱,红之深也。红,淡白红也。绀,青扬赤也。栝蒌实,红黄色也。紫,赤黑之间色也。此五行之色而俱兼红者也。盖气主白而荣主红,如以缟裹者,五脏之气包于外也;五色之俱兼红者,五脏之荣隐见于内也。】 色味当五脏,白当肺辛,赤当心苦,青当肝酸,黄当脾甘,黑当肾咸。故白当皮,赤当脉,青当筋,黄当肉,黑当骨。 【 注言色

    4、味之应五脏者,色外而味内也。故曰白当肺辛,言辛生肺而肺生白也。此言五脏死生之色生于五脏之气,五脏之神气生于五味也。肺合皮,心合脉,肝合筋,脾合肉,肾合骨。此言生于心生于肺之色,承五脏之合而见于外也。】 夫脉之小大、滑濇、浮沉,可以指别。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 注此以诊脉察色而知五脏之病也。小者正气虚,大者邪气盛;滑主血伤,濇为少气;浮为在外在腑,沉为在里在脏。此六者脉之提纲而可以指别也。五脏在内而气象见于外,以五行之理可类而推之。五脏之相合于五音,发而为声,可以意识。视五色之微见,可以目内察之。能审色脉之相应,以辨病之死生,则万全而

    5、无失矣。】 凡相五色之奇脉,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也。【 注奇脉,奇经冲任之脉色也。冲任为经血之海,皆归于肝,外荣于目也。面主气色,目主血色。目之五色俱见面黄者,五脏之阴而俱见胃脘之阳也。】 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 注经云:人无胃气者死。面无黄色,无胃土之阳矣。面之青黑赤色,皆脏邪乘阳,纯阴无阳,故皆死也。夫生于心如以缟裹朱者,论五脏之生色也。察于目者,论五脏病成之色也。】 移精变气论岐伯曰:色脉者,上帝之所贵也,先师之所传也。 【 注色脉之道,上帝之所秘藏,非其人不教,非其真弗授。先师,僦贷季也。】 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

    6、,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 【 注八风者,天有八风,在人则有五经之风,谓调理五脉之邪也。言上古之师经理色脉而通神明,总不外乎天地、阴阳、四时、五行之常理也。】 变化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则色脉是矣。 【 注色者气之华,脉乃精之液。变化相移者,移精变气也。观其移精变气,以通神明之妙。欲知其要道,则色脉是也。盖言理色脉而通神明,则知精气之盛衰矣。】 色以应日,脉以应月,常求其要,则其要也。 【 注日月者,天地阴阳之精也。夫色为阳,脉为阴,常求其色脉之要,总不外乎阴阳。故知色以应日,脉以应月,则其要在是矣。】 夫色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此上帝之所贵以合于神明也。所以远死

    7、而近生。生道以长,命曰圣王。 【 注色之变化,五色以应四时之脉,色生于脉也。能贵重色脉以合于神明,所以远死而近生。生道以长,是谓圣王。】 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 【 注色脉者,阴阳之道也。临病人,观色脉,知死生而无嫌疑。治之大法,尽于是矣。】 玉版论要篇容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其色见浅者,汤液主治,十日已。其见深者,必齐主治,二十一日已。其见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色夭面脱,不治,百日尽已。脉短气绝死。【 注言奇恒之病,发于五脏之中,而五脉之气色,外见于明堂上下左右,各在其深浅顺逆之要耳。色见浅,其病亦微,故以汤液治之,而十日可愈。夫奇恒之道,五脏皆禀气于胃,足太阴为之转

    8、输,病则逆回而色见于面,故用汤液治之。盖以稻米之液,助土气之资生,十干已周,俾五脏之气复也。色见深,其病亦深,故必齐毒药攻其中。二十者偶数之终,一者生阳之始,以十干而再周,复得甲而化土。五脏为阴,气色为阳,二十一日五脏之生气已复转矣。色大深,则病更深。醪醴,熟谷之液,其气慓悍。饮以酒者,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荣卫运行,则所逆之色亦散矣。因色大深,至甲十复而后已也。所谓色者,因五脏之变而见于五色也。五脏之气荣于脉,五经之脉见于色,气血衰则面色脱而夭然不泽,故至百日五脏之气尽而已矣。若脉短气绝,乃虚脱已极,丧无日矣。】 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上为逆,下为从。女子右为逆,左为从。男子左为逆,右为

    9、从。易,重阳死,重阴死。 【 注五色篇曰:其色上行者,病益甚。其色下行如云彻散者,病方已。女为阴,右亦为阴,故女子色见于右为逆,见于左为从。男为阳,左亦为阳,故男子色见于左为逆,见于右为从。如男女之左右反易,是为重阳者死,重阴者死。】 诊要经终论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瘈瘲。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 【 注太阳主筋,为诸阳主气。阳气者,柔则养筋。太阳之经气已绝,是以筋脉急而戴眼,反折,手足牵引也。手太阳主液。膀胱者,津液之所藏。绝汗者,津液外亡也。色白者,亡血也。津液外脱,则血内亡矣。】 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睘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 【 注少阳主骨,诸节

    10、皆属于骨。少阳气终,故百节皆纵。经脉篇曰:少阳是主骨所生病者,诸节皆痛。手足少阳之脉,皆至目锐眦,终则牵引于目,故目如惊而邪视也。绝系,目系绝也。少阳属肾,肾藏志,系绝则志先绝,故一日半死也。青者,甲木之气外脱也。白者,三焦之荣内亡也。夫阳生于阴,色生于气。是以六经之气终而先见于色。】 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 【 注手足阳明之脉,皆侠口承目,故口目动作而牵引歪邪也。闻木音则惕然而惊,是阳明之善惊也。骂詈不避亲疏,是阳明之妄言也。色黄,阳明土气外脱也。上下经盛,胃气绝而无柔和之象也。荣卫者,中焦水谷所生。肌肤不仁者,荣卫之气绝也。】 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

    11、。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 【 注心之华在面,面黑者水气上乘,火气灭而水气脱矣。齿长而垢,骨气泄也。腹胀闭而上下不通者,心肾水火之气并绝,而不能上下交通矣。】 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 【 注足太阴脉,入腹属脾,故为腹胀。手太阴脉,上膈属肺而主呼吸,故为不得息。胀满则升降难,不得息则气道滞,故为噫为呕。呕则气逆于上,故为面赤。不逆则否塞于中,故为上下不通。脾气败,则无以制水,故黑色见于面。肺气败,则治节不行,故皮毛焦。】 脉要精微论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

    12、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 【 注赤如白裹朱,白如鹅羽,青如苍璧,黄如罗裹雄黄,黑如重漆,乃五脏之气章华于色也。赤如赭,白如盐,青如蓝,黄如土,黑如地苍,此五脏之精象见于外也。夫脏者藏也。如五脏之真色见而不藏,则其寿不久矣。】 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 【 注五脏主藏精者也。精有所藏而后能视万物,审短长。如精微象见于外,则精气内衰,视物昏瞶,而寿不久矣。】 头者精明之腑,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腑,背曲肩随,腑将坏矣。腰者肾之腑,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腑,屈伸不能,行则偻附

    13、,筋将惫矣。骨者髓之腑,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 注诸阳之神气上会于头,诸髓之精上聚于脑,故头为精髓神明之腑。髓海不足,则头为之倾;神气衰微,则视深目陷。肩背为阳,胸腹为阴,阳为腑,阴为脏。心肺居于胸中,而俞在肩背,故背为胸之腑。两肾在于腰内,故腰为肾之外腑。筋会阳陵泉,膝乃筋之会腑也。偻曲其身,依附而行也。筋乃肝之合,筋将惫者,肝脏之精气衰也。髓藏于骨,故骨为髓之腑。不能久立,髓竭于内也,髓竭则骨将惫矣。此五者,得腑气之强则生;失强则腑坏而脏将绝矣。】 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搏。因血左胁下,令人喘逆。其软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易入肌

    14、皮肠胃之外也。 【 注肝主血而主色。脉盛而色不见者,血蓄于下也。当病坠伤,或为手搏所伤。因血凝胁下,故令人喘逆。盖肝脉贯膈上注肺,血积于下,则经气上逆而为喘也。其不及而色泽者,当病溢饮。】 胃脉搏坚而长,其色赤,当病折髀。其软而散者,当病食痹。 【 注足阳明之脉,从气冲下髀抵伏兔下足跗,髀伤故脉盛而色赤也。食入于胃,由中焦之腐化,胃气不足,故当病食痹。】 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其软而散,色不泽者,当病足胻肿若水状也。 【 注五脏元真之气,脾所主也。湿热太盛,则色黄脉盛而少气矣。其不及,当病足胻肿。脾气虚,故足肿也。若水状而非水病,故其色不泽。】 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当病折腰。

    15、其软而散者,当病少血,至令不复也。 【 注腰者肾之腑。腰伤,故肾脉盛也。伤于骨者,其色赤黄,则外应于肌肉间。其不及,当病少血。盖肾为牝脏,受五脏之精而藏之。肾之精液复上入心而为血,精虚,至令不复化赤而为血也。】 帝曰:有故病五脏发动,因伤脉色,各何以知其久暴至之病乎?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征其脉小色不夺者,新病也;征其脉不夺,其色夺者,此久病也。征其脉与五色俱夺者,此久病也;征其脉与五色俱不夺者,新病也。肝与肾脉并至,其色苍赤,当病毁伤不见血。已见血,湿若中水也。 【 注有故病因伤五脏之色脉,复感暴至之病,有似乎病成而变,故帝有此问,而伯嘉其详悉焉。病久则色脉伤,脉小而色不夺,故知其为新病。脉不夺色夺,言病者由五脏而见于脉,由五脉而见于色。至于色脉之败伤,又因色而脉,脉而脏也。脉与五色俱夺,此血气俱伤,故为久病。暴至之病,自外而内,色脉之伤,从内而外,故有病色脉俱不夺者,知其为新感之病也。此言有故久之病,至五脏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荟百科知识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国术荟)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外诊法.docx(86页)
    链接地址:https://www.huibaike.com/40843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0-2023 荟百科知识文档 |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ICP备2023012140号-1

    免责声明:本站资源由用户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展示服务,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网站有监管的责任,但不对所涉及的版权问题负法律责任,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我们删除。

    专利商标号:71631114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