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938

类型憨山大师全集.doc(2938页)

  • 上传人:中***
  • 文档编号:40583
  • 上传时间:2023-08-15
  • 格式:DOC
  • 页数:2938
  • 大小:3.06M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健身功法
    资源描述:

    1、憨山大师文集明憨山大师憨山德清(西纪一五四六一六二三)是明末四位大高僧之一,七岁时即起生死去来之疑,十九岁出家受戒,听华严玄谭至十玄门海印森罗常住处,悟法界圆融无尽之旨,后阅物不迁论而悟,作偈曰:“死生昼夜,水流花谢;今日方知,鼻孔向下。”妙峯禅师问其何所见,答曰:“夜来见河中两泥牛相门,入水去,至今绝消息。”又一日粥罢经行,忽立定,光明如大圆镜,山河在地影见其中,既觉,身心湛然,了不可得,因说偈曰:“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翻身触破大虚空,万象森罗徒起灭。”憨山多才多艺,晓通史书,熟谙佛经,工于书法,擅长诗词。憨山佛学思想主张“教三道一”,即宗教为儒、释、道三家,但道理是一个 内圣外

    2、王之道。其平生融汇儒、释、道三教,著述极富,主要有:憨山集、双径录、性相通说、楞严笔记、法华经通义、大乘起信论直解、唯识论解、圆觉经直解、道德经注、观老庄影响论、庄子内七篇注、中庸直指、大学决疑、春秋左氏心法等。后有门徒汇编的憨山梦游集和憨山语录。其诗作洒脱超然,暗藏禅机,许多深奥禅理,却似信手拈来,读罢意味隽永。憨山对书法也有极深造诣,陶家仪书史会要称赞大师书法“真行草”,抗战前商务印书馆曾用珂罗版影印其墨迹。至於憨山大师的傅记,则有憨山老人自序年谱实录,被收在憨山大师梦游记卷五十三及五十四,另有憨山大师傅,则被收於同书卷五十五。憨山德清大师是一位教理及禅观并重的高僧,教理重於华严,禅定重修

    3、实悟。目录大乘起信论直解3老子道德经憨山注46楞严经通议卷一87楞严经通议卷二104楞严经通议卷三122楞严经通议卷四135楞严经通议卷五155楞严经通议卷六170楞严经通议卷七194楞严经通议卷八212楞严经通议卷九243楞严经通议卷十262楞严经悬镜282憨山老人自序年谱实录289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记(第1-3卷)310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记(第4-6卷)349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记(第7-9卷)382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记(第10-12卷)412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记(第13-15卷)452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记(第16-18卷)488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记-楞伽补遗525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直解

    4、532憨山老人梦游集第1-5卷577憨山老人梦游集第6-10卷611憨山老人梦游集第11-15卷650憨山老人梦游集第16-20卷699憨山老人梦游集第21-25卷745憨山老人梦游集第26-30卷782憨山老人梦游集第31-35卷821憨山老人梦游集第36-40卷893憨山老人梦游集第41-45卷952憨山老人梦游集第46-50卷989憨山老人梦游集第51-55卷1052净宗法要1101观心铭初心修悟法要1114金刚决疑1118附录:憨山老人梦游集目录1131大乘起信论直解 大乘起信论直解 马鸣菩萨造论 真谛三藏释论 唐法藏造疏 明德清直解 刻起信论直解辞 华严宗法界缘起纲要 大乘起信论直解

    5、卷上 大乘起信论直解卷下 刻起信论直解辞 起信论者,乃马吓鸣大师为破小乘、外道邪见,宗百部大乘经典所作,以为发起正信也!故立论宗法界一心,开真妄二门,彻生灭之本、穷迷悟之源,指修行之正路、示止观之妙门,总括一万一千余言;理无不尽、事无不该,可谓大教之关钥、禅宗司南也!以文约义博,幽深窈渺,难以致诘;贤首旧疏科最为精详,加以记文瀚,学者望洋杳莫可究。予尝就本疏少删其繁,目为疏略,业以刻双径,率多尊崇;顷念法门寥落、讲席荒凉,初学之士既无师匠可凭,己眼不明,非仗此论以入大乘正信,将恐久而无闻焉!山居禅悦之暇,因祖旧章率意直注本文,贵在一贯,不假旁引技蔓,而一心真妄迷悟之义了然毕见如视白黑,足有便于

    6、初学,非敢闻于大方也;门人超逸久依在座,深讨论义似得其旨,今携草归粤,志欲刻之以为法施。予谓无佛法地,后学有志参究大法者,又当以瓦注也!若夫得意遗言,直入唯心现量,是在当人智眼! 时泰昌改元岁在庚申仲冬朔匡山逸叟憨山释德清述 华严宗法界缘起纲要 华严七祖以马鸣为初祖,然此论中未及圆融之旨,何以称耶?向未有知其者,后学竟茫然莫辩,故了不加意,使古人建立宗旨无以畅明于世也!故今略示其要,令知所宗。 华严圆宗以一真法界统四法界,依四法界立十玄门,惟四界十玄皆由六相立,是则六相以成圆融无碍之宗也!此论总明六相,则包括四界十玄理趣无遗;以六相为圆融之统,是则此论摄法界而无尽矣!故首标一心真如为一法界大总

    7、相法门体也!且此论宗百部大乘所造,然百部大乘乃化佛建立即实之权,今此论总摄权乘归于一实,要显即权之实,引归果海圆融之极致也!然论中虽未明显圆融之旨,且三乘五性顿渐修证都归一心果海之源,而圆融具德皆一心之妙,已具华严宗中,故此不说;单为引摄归于性海,故论中最初所归者乃报身佛,及断惑所见者亦报身佛;而论义具明染净同真,为一心之相用,以一念为染净之源起,是则全同华严以法界缘起为宗,而十二绿生即如来普光明智也!是知要入华严法界必由此论为入法界之门也! 言六相者乃总、别、同、异、成、坏也! 一者总相即一心真如为法界大总相法门体。 二者别相即一心二门、三细六粗、五意六染修断差别也! 三者同相即圣凡染净、因

    8、果性相同一真如,即瓦器微尘之喻也! 四者异相即染净诸法各各差别,不一不杂,如尘器之不一也! 五者成相即染净诸法皆由一念绿起而成也! 六者坏相即染净诸法各住自位,各各无性,无以自立也! 言四法界乃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也! 一者理法界即一心真如,更无别法,全一真理。 二者事法界即一切圣凡染净、依正因果诸差别事法也! 三者理事无碍法界者由上理事相成共有十门,以事揽理成,故全理成事;以理成事,故全事即理。以理能成事,故事不碍理而能显理;以事揽理成,故理不碍事而能融事。理能成事,故全事即理;事能显理,故全理即事;以理事相即,故得理事融镕无碍也!法界观十门分别最为昭著,此略举其要。

    9、四事事无碍法界以上理事无碍,今全理成事,故不必更言其理;以全事全理,故事事融摄无障无碍。但以六相该收一切事法,则法法圆融,故成十重玄门,以彰法界之大用;故此论义会六相,则已摄事事无碍圆融具德宗也!十玄门义具在华严玄谈中说,今但列名。 十玄门者一同时具足相应门、二广狭自在无碍门三一多相容不同门、四诸法相即自在门五秘密隐显俱成门、六微细相容安立门七因陀罗网境界门、八托事显法生解门九十世隔法异成门、十主伴圆融具德门此十玄门义如法界观及玄谈中说。 大乘起信论直解卷上 此论之题目乃一论之纲宗也!言大乘起信者为欲发起大乘正信故。言大乘者即所信之法体。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即摄一切世间出间法,具有体、相、用

    10、三大义,故云大也!乘者谓此一心有运载义,以诸佛乘此而证菩提涅槃;菩萨乘此广修万行,下化众生、上求佛果;众生乘此而轮转生死。以此一心是一切圣凡迷悟因果之总相故,故下文云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今者欲令众生谛信此心即是大乘,正解不谬,意要发起大乘正信,故云大乘起信。然能信者是人,大乘即所信之法,义兼人法,以法为机设故。此论之作以佛入灭六百年中,小乘之人不信唯心,心外取法多起诤论,外道邪执破坏正法,故论主兴悲特造此论,故下因缘云为欲除疑舍邪执故;以疑与信反,今信此心则疑自除矣!此论盖宗楞伽、思益等百部大乘经所造,发明唯心识之旨统归一心,遵为性、相二宗之纲要,深穷迷悟之根源、指示修行之捷要,所谓总摄如

    11、来所说深广之义,实大教之纲宗、禅门之的旨也;论者决择是非,发明正理,拣非经律,故以论明。贤首本疏精详,但科段少隔,前已删繁从略,谓之疏略;然其中文义少有不驯,故今仍遵本疏正义顺为直解,以便初学,非敢妄有臆说,观者幸无以人废言,取信于心是所望也! 马鸣菩萨造 此造论人也!马鸣者以此菩萨初生之时,感群马悲鸣,故以为名;及说法时,诸马闻之亦皆悲鸣。疏引摩诃摩耶经云:如来灭后六百岁已,诸外道等邪见竞兴毁灭佛法,有一此丘名曰马鸣,善说法要,降伏一切诸外道辈。 真谛三藏译 此译人名也!论有二译一西印土优禅尼国沙门波罗末陀,此云真谛,梁元帝承圣三年于衡州建兴寺译成一卷、二十四纸。一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此云喜

    12、学,大周则天时于东都佛授记寺译成两卷,亦二十四卷。今行前译。 唐西京太原寺沙门法藏造疏 明匡山法云寺沙门德清直解 将著论文先归敬请加,后正述论文。且初 归命尽十方 将造斯论先须归命三宝请求加被,所以然者,以造论释经,经乃佛说,佛智甚深非情可测,故请三宝威力加被摄受,故使论义印契佛心,且云归命,表能归之心也!欲入法性先忘我相,然命以统摄六根,今以命归则身心俱亡,能归之至也!十方乃所归之分际,意谓所著论义乃十法界之宗,故须归命尽十方之三宝,以心无分限,故境亦无量,意在归十方法界帝网刹中无尽三也宝也! 最胜业遍知色无碍自在救世大悲者 此归佛宝也!佛以三轮应物,今所归三轮皆最殊胜,意显非应化身,乃从法

    13、垂报之身也!遍知意业最胜也!凡夫不知、外道邪知、二乘偏知、菩萨分知,唯佛遍知。以实智证理,理无不彻;权智鉴机,机无不宜;乃至法界众生念乐欲无不尽知,云遍也!色无碍自在身业最胜也!华严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根根圆融周遍自在,十身历然无坏无杂,故云无碍。救世大悲语业最胜也!佛以音声轮应机说法,一音各解,故语最胜也!世乃众生世间所救之处。大悲乃能救之心,如来唯用大悲为力故。者指人也! 及彼身体相法性真如海无量功德 此归法宝也!及者谓不但归佛,亦归法也!彼身指上佛身,佛以为身故;谓从真如所流教法即是法身常住,以此中已有如来全身故,意显此法即佛之体相本无二故。法性真如正指法体,谓真如法性即法身真体,

    14、以此法身在有情为佛性,在无情为法性,以与一切染净诸法为体性故。以有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故喻如海。遇风起诸波浪,湿性无二,故云相也!如来藏中含摄众德,故云功德藏。 如实修行等 此归僧宝也!僧通凡圣大小,今言如实修行乃地上菩萨也!据后译云:无边德藏僧勤求正觉者。则上句叹德,人能摄德,故名为藏。 下述造论意 为欲令众生除疑舍邪执起大乘正信佛种不断故 此述造论意也!法不虚设必有所为,今有四意一以二乘不信唯心,故显示一心正义令除疑惑。二以外道邪执,故对治执令舍邪见。三以修行者未起正行,故分别发趣道相,令起正信以为行本。四为使信成满,入住不退,堪受佛果,故云佛种不断。为此多意所以造论! 论曰:有法能起摩诃衍信根,是故应说! 此总标论宗本也!法者即论所依宗本,谓一心法具二门、三大义,故正示所宗。摩诃衍此云大乘,谓所宗心法即是大乘。能信此心即是大乘根本,有此胜益是故须说。 说有五分,云何为五?一者因缘分、二者立义分、三者解释分、四者修行信心分、五者劝修利益分。 此标作论规制,初开章门也!然分章者使知义有所属,故此一论大文立有五分而为次第。法不孤起必有因由,故首列因缘;由致既彰必有宗本,故次立义;宗本幽深非释莫解,故次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荟百科知识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憨山大师全集.doc(2938页)
    链接地址:https://www.huibaike.com/4058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0-2023 荟百科知识文档 |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ICP备2023012140号-1

    免责声明:本站资源由用户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展示服务,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网站有监管的责任,但不对所涉及的版权问题负法律责任,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我们删除。

    专利商标号:71631114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