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41

类型(国术荟古籍百科)大智慧潘麟导师电子版网盘下载.pdf(341页)

  • 上传人:逍***
  • 文档编号:382746
  • 上传时间:2024-11-04
  • 格式:PDF
  • 页数:341
  • 大小:13.81M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大智慧 潘麟导师 智慧 导师
    资源描述:

    1、001002昭明书院003004本书作者:潘麟导师005佛家生命科学经典之一大 智 慧潘麟导师讲授金刚经潘麟导师著前 言 001007目 录前 言001著名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009开经偈015金刚与般若024到彼岸与何谓经典038金刚经的个性043分品原由046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049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061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092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101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105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110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122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133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140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159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175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190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194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

    2、分205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218008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218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223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227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233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253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258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263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266第二十三品 净心行善分267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268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270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274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281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287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静分290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293第三十一品 知见不生分298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300附录一 金刚经的流传及文本304附录二 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320前 言

    3、001前 言论佛教、佛法与佛学之区别佛家可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佛教、佛法、佛学。佛教是一个信仰体系;佛法是通过系列的身心修行而达到开显本有智慧以实现生命之究竟觉醒与人生之终极关怀的生命科学(生命科学由生命哲学与生命实践学组成。佛法既含有高深的生命哲学,也拥有丰富的生命实践体系);佛学是关于佛教和佛法的学术性研究。此三者,在性质上存在着根本差异:一、“佛教”是一个宗教信仰体系任何一个宗教,皆由教主、教民、教义和教团这四个基本要素所构成。佛教作为一个宗教,同样也是如此:教主:在佛教中最大的教主,当然是佛教创立人释迦牟尼,其次是菩萨信仰,再其次则是历代佛教各教派中的高僧们。在教民心目中,这些教主们最大

    4、的特色就是他们无一例外地拥有着超自然的神力。教民们志不在理解佛陀及历代高僧们的教导之真义,只是一味地把佛菩萨们无限止地神化,将佛菩萨视作无所不能的神灵,无所不能的救世主,看成一种至高无上的超自然力量(The power of super nature)而加以信仰和膜拜,以期达到禳灾、延寿、袪病、增福等目的。前 言002教民:教民作为某一宗教的信仰主体,是任何一个宗教得以存在与延续的基础。教民之所以是教民,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坚定地信仰教主与神灵所拥有的超自然力量,从而将教主与神灵们视为救世主,给予信仰和膜拜。同时也将这种超自然的力量与自己的禳灾、延寿、袪病、增福等紧密地联系起来。包括佛教徒在内的任

    5、何宗教信徒,都具有两个主要特色:其一是甘当神奴:教民们匍匐在教主和神灵的脚下,不敢心生“僭越”之想。其中最不敢想像的,就是与崇拜对象齐肩而座。故而,在几乎所有的信众那里,你说让他成佛会吓破他的胆子。释迦牟尼是佛,假若我成佛了,不就和释迦牟尼并肩而座?那是万万不可以的!于是便永远地把自己匍匐在崇拜对象的脚下,永远不敢生起齐肩之念。不止是佛教徒如此,天主教徒等其他教徒也是如此。你说让我和上帝齐肩而座,对很多基督教徒而言,是不敢想象的。怎么敢和上帝称兄道弟呢?那是万万不可以的。永远匍匐在上帝的脚下,当上帝或其它神灵的一个顺民,当上帝或其它神灵的一个羔羊,这是所有宗教的一个共性。不敢与崇拜对象齐肩而座

    6、,只愿意(不管这个愿意,是主动愿意还是被动愿意)匍匐在被崇拜对象的脚下,甘当神奴。这是作为一名“教徒”的基本特征。其次是非理性倾向:由于教徒接受了大量的神话、传说,正常的理性认知就会被非理性思维所取代,被强烈的信仰式情感所取代。如此久之,则出现教徒所独有的特征:越来越非理性化和情绪化,越来越非逻辑化和神秘化,也越来越脱离正常的生活与人生之真实体验,而形成一个独有的群体教徒团体。教义:任何一个宗教教义都是围绕着神灵构建起来的一个越来越复杂的信仰体系。佛教作为一个信仰体系亦复如是:佛教在创立之初,就向它之前的印度各宗教(如婆罗门教)继承了很多神灵,供佛教徒们信前 言003仰和膜拜(如大梵天神,天龙

    7、八部,罗刹女,大力鬼,山神、风神、火神等等),还有一些神灵是佛教自己独立创造出来的(如四大天王,各大小魔王,各类空行母,各类护法神,各类佛菩萨之化身如二十一度母)等等。围绕着这些鬼神,佛教中存在着难以尽数的神话、传说、故事、文学(如赞美鬼神的诗歌)等,构成了丰富博大的佛教教义。佛教教义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信仰理论体系,其鬼神谱系包含有高级神(如恒河沙数之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等)、中级神(菩萨、罗汉及其种种之化身)、低级神(天龙八部、山岳神、土地神等等)及业力论、因果论、护佑论等相关的教义与学说,构成了一个迄今为止,可能是世界上最为错综复杂的宗教信仰体系,最为错综复杂的神灵谱

    8、系。教团:宗教的另一个主体,即教团组织。教团组织由宗教教职制度与宗教活动场所(如基督教的教会、教堂与牧区,佛教的僧伽与寺庙等)所构成,它代表着宗教信仰体系的机构化、社会化和实体化。教团一方面为宗教仪式和宗教信仰提供了实现空间;另一方面对其教义的生存与延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从构成一个宗教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来看,佛教无疑是一个真正的宗教流派,而且还是一个高度成熟化、高度系统化的宗教教派。而宗教的制度化,被认为与政治独裁化、经济垄断化、艺术功利化一起,构成了人类各种罪恶与腐败最主要、最持久的源泉与温床。二、“佛法”是一个追求生命圆满觉醒的修证体系什么是“佛法”?佛法就是通过修行达到成佛之目的的

    9、方法与途径。佛法传自于谁?传自于佛和菩萨。佛菩萨把自己的证悟过程公布出来,让我们也通过他们已经成功了的道路获得成功,即经过切实的身心修证前 言004而达到佛菩萨所特有的境界与觉醒。这个时候我们和佛的视角是平视关系,不是仰视关系。这与信徒与教主之间的关系,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在佛法中,众生与佛陀是什么关系呢?是平视关系,是觉与迷的关系。佛陀无非是比我们生命觉醒得早一点,我们比佛陀的生命觉醒晚了几天,仅此而已。除去时间上的前后因素,我们与佛陀没有本质差别。我们不比佛陀少一点,佛陀也不比我们多一点,这就是心经里讲的“不增不减”即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佛陀与生俱来的般若智慧与我们的般若智慧是一样的,是无

    10、二无别的。佛陀有一个实相般若,我们也有一个实相般若,佛陀只不过是早几天把他的实相般若,通过身心的实修实证而彻底地彰显了出来,我们只不过是迟上几天而已。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成为佛陀的“神奴”或“佛奴”,没有必要对佛陀进行万般膜拜,过份仰视,摇尾乞怜,大家谁都不能拯救谁都是自己拯救自己。如果没有开显般若智慧,释迦牟尼比我们更像一个凡夫。释迦牟尼之所以是释迦牟尼,无非就是因为他的般若智慧彰显后拯救了他,让他到达了解脱和圆满的彼岸。我们经过切实的修行,同样也可以通过彰显我们与生俱来的般若智慧,来拯救我们自己,把我们自己拯救到彼岸,仅此而已。“佛陀”在梵语中的意思就是“觉悟或觉醒了的人”,引申之意为“实现了

    11、人生终极关怀,达到生命圆满的人”。总之,佛陀是人,他是由一个极普通的人经过努力成长,圆满实现人生的圣人。既然他通过努力能实现,我们也是人,我们通过努力当然也能实现和达成。佛陀在世时用了四十九年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们:“你们不要自暴自弃,你们只要通过正确的努力和修行,必定成佛成为和我一样的佛,请不要怀疑!你们是待觉悟者,而我只是已觉悟者。仅此而已!”这相当于一个是已经大学毕业的人,一个是很快要上大学的人,或正在上大学的人。在佛法的精神中,非常强调自度自救。即使对释迦牟尼进行礼拜、磕头,也仅仅是为了表达某种尊重和敬意而已。而在佛教徒那里,礼佛、前 言005拜佛是为了获得佛陀超自然之神力的救赎。在外相上

    12、看,同样是对佛陀的礼拜、磕头,但其动机与性质则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好比我们给父母磕头一样,不是为了得到父母的救赎,而是为了表达对生身父母的感恩与尊敬。在佛法的精神中,对佛菩萨磕头礼拜,其动机亦复如是,仅仅是表达我们的一个敬意,不是希望从佛菩萨那里获得多么大的救赎。因为佛法教导我们,没有谁可以拯救谁,所有的拯救都是般若的拯救,连佛自己都是般若拯救的,他又有何能来拯救我们?心经里明确地说,般若是三世一切佛之母,一切佛都是从般若这个母亲中生出来的。在过去,般若生下了释迦牟尼,在当代,般若同样可以让我们再生。般若是一切佛陀之父母,这就是佛法。佛法是用来证悟的,是用来修行的,这里面没有迷信盲目的、非理性的

    13、信仰,只有在理性和知性所护卫下的生命觉醒,只有身心通过切实修证下的生命觉醒。佛法的精神是非常科学的精神,不容许有迷信,每一步都要亲证。就像现在的科学家一样,提出一个假设或学说,马上就要到实验室里去验证其真假,经过一番验证后发现错了就改正,正确就肯定下来。但不管是正确还是错误,都是在实验室通过某种方式检验它,而不是盲目地迷信它,这就是所谓的“科学精神”。佛法是最具科学精神的,因为佛法不准许信仰,信仰阻碍佛法的成长,就像信仰阻碍科学验证一样。试问科学家在从事科学活动时,怎么能有信仰呢?科学家只准许提出科学假设,然后通过相应的实验方式,来验证这个假设是否成立。故而修佛法的人,都是生命科学家,都必须具

    14、备一切科学门类所共通之精神求证精神。故佛法提倡“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一定要有所质疑,有疑才能有悟。释迦牟尼佛本人就是在大疑的基础上,才最终获得大彻大悟的。没有大疑就不会有大悟。质疑精神,求证精神,才是佛法修行(或者叫生命实践)的真精神。前 言006三、“佛学”是关于佛教或佛法的学术性研究什么是“佛学”呢?它是关于佛教或佛法的学术性研究。将佛教或佛法与哲学相结合,就叫“佛教哲学”;将佛教或佛法与历史学相结合,就叫“佛教历史学”。几乎可以将佛教或佛法与当代所有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各学科进行交叉研究,而形成一门全新的“佛教 XX 学”如佛教伦理学;佛教美学;佛教文学;佛教心理学;佛教生理

    15、学等。比如说,我在印度德里大学作访问学者时,曾做过一个研究“中国唐朝寺庙经济制度之研究”。这个课题是专门研究唐朝寺庙经济来源的。经研究我才发现,唐朝的寺庙,差不多全是地主,这些寺庙的经济实力相当雄厚。以长安著名寺庙大兴善寺为例:当时的大兴善寺规模非常大西到现在西安市友谊西路的最末端,东到友谊东路的最末端,南到小寨,超出现存大兴善寺的规模数十倍,就像一座小型城市一般。如此庞大的寺庙,常住数千名僧人的经济来源如何?经过研究得出结论:一是来自于皇家、皇族、达官显贵的布施;二是来自信众的丰厚供养;三是来自出租田地给佃户当时大兴善寺麾下有良田千顷(“关中熟则天下足”。关中的小麦一旦熟了,天下的粮仓就足了

    16、,可见关中是如何的富庶)。这么多的良田怎么办?大兴善寺就将田地租赁给佃户耕种。这是大兴善寺一个重要的经济收入渠道;第四是开旅舍和饭店;第五是开榨油坊;另外还开设茶馆等等。最后得出结论:一个大兴善寺的收入,顶得上一个大省的国库,或一个小国的国库用当代的语言表述,其收入相当于一个大省或小国的GDP总量。唐代安史之乱时,国家没钱打仗,都需要到大兴善寺等佛寺去借钱来打仗。像这样的学术研究,就属于典型的佛学研究。另外,据太平广记卷 101“延州妇人”条目记载:“昔,延州有妇人,白皙,颇有姿貌,年可二十四五,孤行城市,年少之子,悉与之游,前 言007狎昵荐枕,一无所却。数年而殁,州人莫不悲惜,共醵丧具,为之葬焉。以其无家,瘗于道左。(唐)大历中(公元 776779 年),忽有胡僧自西域来,见墓,遂趺坐,具礼焚香,围绕赞叹数日。人见,谓之曰:此一淫纵女子,人尽夫也。以其无属,故瘗于此,和尚何敬耶?僧曰:非檀越(即施主)所知,斯乃大圣,慈悲喜舍,世俗之欲,无不徇焉。此即锁骨菩萨,顺缘已尽。圣者云耳不信,即启以验之。众人即开墓,视遍身之骨,钩结皆如锁状,果如僧言。州人异之,为设大斋,起塔焉。”可以看出,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荟百科知识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国术荟古籍百科)大智慧潘麟导师电子版网盘下载.pdf(341页)
    链接地址:https://www.huibaike.com/38274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0-2023 荟百科知识文档 |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ICP备2023012140号-1

    免责声明:本站资源由用户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展示服务,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网站有监管的责任,但不对所涉及的版权问题负法律责任,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我们删除。

    专利商标号:71631114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