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韬略)历史的观念[格式PDF](272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商战书籍 韬略谋虑书籍
- 资源描述:
-
1、原编者序 一 Di si ect a membra内容散论 1936 年的头六个月里,柯林武德写了三十二篇关于历史哲学的讲稿。手稿分成两部分,其中每一部分他都打算写成一部书。第一部分是有关近代的历史观念是如何从希罗多德发展到 20 世纪的历史说明;第二部分包括对历史学的性质、题材和方法的“形而上学的后论”或哲学的反思。这两部规划中的书的第二部,于 1939 年春天,当柯林武德在爪哇作短期逗留开始写史学原理时,就开始构思并成形了。在这部著作中,他打算讨论“历史学作为一门特殊科学的主要特点”,然后考虑它与其他科学的关系,特别是与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关系,以及它对现实生活的意义。1940 年,他修订了
2、1936 年的部分手稿,特别是有关希腊和罗马的部分,并更名为历史的观念。尽管他最终打算使之成为自然的观念的姊妹篇,但不幸的是他未能继续下去。柯林武德的愿望是在考虑出版其遗稿时,应该是用高标准加以判断;因而对做出把这些有关历史学的手稿编成一部书的这一决定并不是没有几分踌躇的。然而我们认为它们含有对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们可能是很有用的材料,而这些材料又太好了而不能不出版。因为大部分可用的材料还只不过是最初的草稿,所以在这里有必要比自然的观念一书作更多得多的编辑工作。但是我认为,正确的说法是,尽管这部书的编排和它的某些形式应归功于编者,而内容则整个都是柯林武德的。本书的设计造成一些几乎不可避免的重复,(
3、特别是在由我挑选并收集在一起形成了第五编的那几篇论文,似乎最好应该印得像写作它们时那样精确);而且各篇写作于不同的时期,甚至在 1936 年的手稿写作期间作者的思想也在发展,这就足以说明为什么仍然存在偶而不一致的地方。除了下面注明者以外,本书的基础是 1936 年的讲稿,我遵循着这些讲稿的计划编成一部书而不是两部书。我这样做的理由是,尽管有足够的未发表过的手稿和已发表的论文可以用来编成一部论述历史学的性质的单独文集,但我却不认为所有那些未发表的材料的质量都足以达到出版水平。史学原理的手稿是断简零篇,只包括原来所计划的三分之一,但是柯林武德写下了一条笔记,允许它在写一篇序言之后出版。序言须“说明
4、它是我至少二十五年来所期待写出的我的主要著作的片断”。尽管有这种授权,我仍不认为有理由要出版除了后面第三编第八节和第五编第三、第六两节中所出现的三部分摘录而外的更多的东西。甚至我把这些包括进去,都是有些迟疑的。这些部分是用柯林武德后来的态度写成的,而它们的风格和情调与本书的其余部分有时候颇为脱节;但是把它们包罗进来可以补充他的历史观和更详细地阐明在其他地方只是简略指出的某些论点。在第五编第一节和第二节中,我把两篇已经发表过的史学论文也包括进去:即,柯林武德于 1935 年 10 月 28 日就任温弗莱特(Weynfl ete)形而上学哲学教授时所发表的就职演说(由克拉林顿出版社作为单篇发表)和
5、 1936 按,康德有形而上学导论(Prolegomena)一书,此处反其意而题名为形而上学后论(Epilegomena)。译者年 5 月 20 日提交给英国科学院的讲稿(发表于科学院院刊第二十二卷,现经科学院同意在此重行发表)。其他他随时发表过的史学论文似乎不值得重印,不是因为它们代表他后来已经放弃了的立场,就是因为它们的内容已经被收入本书的内容之中。这些论文的细目可以在英国科学院院刊(第二十九卷)上的讣告中他的哲学著作国录里找到。那个目录尚应补充如下项目:1925 年作为一门哲学科学的经济学(国际伦理学杂志第三十五卷)。1926 年宗教、科学和哲学(真理与自由,第二卷,第七册)。1928
6、年翻译克罗齐的“美学”条,载大英百科全书第十四版。1929 年进步哲学(现实主义者第一册)。1940 年法西斯主义与纳粹主义(哲学第十五卷)。应当感谢编辑们和英国历史评论的出版者朗曼 格林公司允许本书第四编第一节(i v)采用柯林武德为该刊所提供的一篇书评。二 Magi s ami ca veri t as热爱真理的人 如果柯林武德有关他身后遗文的愿望继续被重视,那么本书将是他哲学著作的最后一部;在这一节中对他的哲学著作和在第三节中对他个人和他在哲学界的地位概括说几句话,也许是适宜的他一直主张哲学应该是成体系的,但是他的哲学著作与其说构成一个体系,倒不如说是一系列的体系。它们也许可以分成三组,
7、虽则某些思想发展在每一组著作中都是有迹可寻的。第 一 组 包 括 他 视 为 少 年 时 代 作 品 的 宗 教 与 哲 学(1916 年)和Specul umMenti s知识的图式(1924 年)。第二组始自哲学方法论(1933 年),继之以自然的观念(除了“结论”外,均注明 1934 年)以及历史的观念的大部分(1936 年)。最后一组包括自传(1939年),形而上学论(1940 年),以及新利维坦(1942 年)。而艺术原理(1938 年)则部分与第二组相近,部分与第三组相近。要充分评价像这些著作所包含的如此多方面的工作,将会占用比这里所能允许的更多的篇幅;因此如果讨论主要地只限于它的
8、一个方面,即只限于在柯林武德关于哲学与历史学之间的关系的概念方面,或许更好一些。在自传中他自称,他的哲学目的始终是要达成这两门学科之间的亲密关系。因为在这一节里我所必须说的,有那么多的话都是批判语气;所以在一开始就必须肯定地说,这个目的在他能力的顶峰时所写的这些书里,亦即在我刚刚叙及的他的哲学著作的第二组里,已经胜利地完成了。哲学方法论论证了哲学的题材更有似于历史而非自然,并且它的方法也必须构造得与之相应。历史的观念迫使哲学家们注意由历史的存在而造成的认识论问题,并且就像自然的观念一书那样,它表明了哲学问题怎样可以通过历史学的探讨来阐明和解决。在这些书出版之后,说英国哲学家们只有把头埋在沙里才
展开阅读全文